ITS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Standards,信息技术服务标准)的发展历程和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标准化需求。以下是ITSS的发展历程和背景的详细介绍:
### 1. **背景**
- **行业快速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IT服务行业在中国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IT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客户满意度不高。
- **国际化竞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IT服务企业面临国际竞争,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 2. **发展历程**
- **2009年**:ITSS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CESI)牵头,联合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
- **2010年**:发布了首批ITSS标准,包括《信息技术服务 运行维护》(GB/T 28827.1-2012)等。
- **2012年**:ITSS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涵盖了IT服务的多个领域,如运行维护、咨询服务、系统集成等。
- **2013年**:ITSS认证工作正式启动,开始对企业的IT服务能力进行评估和认证。
- **2014年**:ITSS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发布了更多的细分标准,如《信息技术服务 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3136-2016)。
- **2015年至今**:ITSS标准体系持续扩展和优化,涵盖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ITSS认证也逐渐成为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 3. **标准体系**
ITSS标准体系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 **基础标准**:提供IT服务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术语定义。
- **服务管理标准**:涵盖IT服务的各个管理环节,如服务级别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
- **服务能力标准**:评估和提升IT服务提供方的服务能力,如运行维护能力、数据中心服务能力等。
- **行业应用标准**:针对特定行业的IT服务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标准和建议。
### 4. **认证体系**
ITSS认证体系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 **认证级别**:根据企业的服务能力成熟度,分为四个级别:初始级、基本级、拓展级和优化级。
- **认证流程**:包括申请、评估、认证和持续改进等环节,确保企业能够持续提升服务能力。
- **认证机构**:由经过授权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认证,确保认证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 5. **影响和意义**
- **提升行业水平**:ITSS标准的推广和实施,提升了整个IT服务行业的标准化水平和服务质量。
- **增强企业竞争力**:通过ITSS认证,企业能够提升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客户和市场份额。
- **促进国际化**:ITSS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帮助中国IT服务企业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 总结
ITSS的发展历程和背景反映了中国IT服务行业从快速发展到标准化、规范化的重要转变。通过ITSS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企业能够提升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并更好地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