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服务管理系统注重实用性和先进性的平衡,实现企业级应用流程开发、运行、管理、监控、维护的中间件平台。充分考虑流程角色与实际组织的映射、流程环节与实际工作的对应,为用户提供统一、完整的服务管理平台,实现流程自动化和电子化,依靠流程实现运维工作由被动式支持向主动式服务演进。
ITIL的核心包括4个职能、26个流程。
4个职能:服务台、运营管理、应用管理、技术管理;
26个流程:战略管理、需求管理、服务组合管理、变更评估、设计协作管理、服务验证与测试、转换规划与支持、访问管理、事件管理、事态管理、请求履行、问题管理、资产与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发布与部署管理、服务级别管理、连续性管理、可用性管理、容量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业务关系管理、供应商管理、知识管理、服务目录管理;
服务台考核指标( KPI )
服务台考核指标(KPI)包括: 呼叫的平均应答时间; 呼叫的平均处理时间; 事件一线处理比率; 每个服务台员工处理的事件数及总的事件数; 可根据客户实际现状制定考核指标
服务目录管理功能
服务目录主要包括业务服务目录和技术服务目录两种类型。业务服务目录包含提交给客户的所有 IT 服务细节,并将关联到依靠 IT 服务的业务单元和业务流程,这是以客户视角的服务目录。
技术服务目录包含提交给客户的所有 IT服务细节,并将其关联到提供给业务的必需的支持服务、共享服务、组建和配置项,它支撑业务服务目录,而不是客户视角。
服务目录包含:
服务菜单、服务调用、服务配置、权限管理。
服务菜单: 提供展现服务项的功能,用户通过此界面可快速选取需要的服务,提供快速建单模板,实现快速创建工单的功能。
服务配置:提供配置服务目录的接口,一个服务项到底调用哪个服务流程,传递什么初始参数,都是通过服务配置模块进行配置。服务配置包含公共属性配置和个性属性配置,公共属性配置是所有服务项通用的,个性属性是针对具体业务支撑流程。
服务水平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为处理所有与服务相关问题提供统一的接口,对与用户商定的服务级别和服务目标进行管理,随后监视约定的服务级别执行情况,并生成报告。